歷屆畢業論文
|
學位 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指導教授 |
博士 |
崔灝東 |
臺灣民眾使用電子化政府服務行為之研究 |
歐陽新宜 |
博士 |
陳佳吉 |
政治甄補與地方治理:金門縣的個案分析 |
呂亞力 |
博士 |
楊翹楚 |
從全球移民下雙重國籍發展趨勢論臺灣地區之現況及未來發展 |
蔡政文 |
博士 |
林莉莉 |
臺灣人口政策管理永續性之研究:二十一世紀全球趨勢之分析 |
紀俊臣 |
碩士 |
林楷皓 |
傳統中華世界秩序原理中的興滅繼絕─以明末壬辰倭亂為例 |
張啟雄 |
碩士 |
劉冠緯 |
我國風力能政策行銷策略之研究:公、私協力定價之分析 |
林忠山 |
碩士 |
林晉億 |
台灣地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推動公私夥伴治理之研究 |
林忠山 |
碩士 |
廖文琳 |
大台北都會區議員的非立法行為之研究:選民服務之功能分析 |
林忠山 |
102學年度 (10)
學位 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指導教授 |
碩士 |
周佩妏 |
臺灣民眾國家認同的轉變與發展之研究(1996~2013) |
余小云 |
碩士 |
劉際康 |
我國立法委員選舉所建構之民主經驗模式─以2012年新北市為例 |
林忠山 |
碩士 |
呂孫綾 |
從文化產業的理論看歷史建物的活化-以淡水河口藝術工坊為例 |
閻嘯平 |
碩士 |
蔡智喬 |
論體制性反思下,大陸公共知識份子的中國模式論 |
閻嘯平 |
碩士 |
張柏年 |
我國越南籍新移民的國家認同之研究~以桃園縣為個案分析 |
林忠山 |
碩士 |
曹書豪 |
台灣民主化的過程─以2000年~2008年總統大選為例 |
陳暉淵 |
碩士 |
翟子睿 |
台北都會區捷運設施之跨域治理研究:政策工具研究途徑 |
林忠山 |
碩士 |
陳威宇 |
在地集體意識凝聚與塑造過程之研究:以馬祖澎湖博弈公投為例 |
姚蘊慧 |
碩士 |
黃育華 |
我國政治獻金制度之研究 |
楊泰順 |
碩士 |
連奎瑛 |
台北市都市更新政策的網絡治理機制之研究:公私協力的風險評估途徑 |
林忠山 |
101學年度 (18)
學位 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指導教授 |
博士 |
陳振銘 |
從全球反貪的監測指標檢視我國廉政治理機制 |
曹俊漢 |
博士 |
章旦隆 |
歐洲聯盟對中國安全戰略研究(1993-2010) |
蔡政文 |
博士 |
楊合進 |
從新制度論探討我國政府的廉政設計 |
楊泰順 |
博士 |
鄭榮新 |
我國國防體系「文人領軍」政策效益之研究─ 總政戰局成員的認知分析 |
林忠山 |
博士 |
蘇煒 |
美國信念在十九世紀的實踐與挑戰 |
楊泰順 |
博士 |
王羚 |
從「社會關係結構圖」再現中國和平崛起的迷思 |
呂亞力 閻嘯平 |
博士 |
商安妮 |
1999年7月9日李登輝的「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」論述:動力、意向與影響 |
呂亞力 |
博士 |
莊隆昌 |
大陸地區台商協會遊說行為之研究 |
呂亞力 林忠山 |
博士 |
謝瑞明 |
民進黨派系政治:2000-2008 |
呂亞力 |
碩士 |
許娟綾 |
卡爾‧施密特的「大空間理論」之研究─歷史範例比較 |
洪丁福 |
碩士 |
陳奕璇 |
歐盟債務危機對其與中國關係的影響(2008~2012) |
蔡政文 |
碩士 |
羅毓澤 |
我國公務人員激勵制度之理論與實踐 |
張瓊玲 |
碩士 |
王韻婷 |
地方治理下之社區營造發展-以陽明山竹子湖社區為例 |
陳暉淵 |
碩士 |
李嘉珉 |
社會運動對都市更新政策之影響:以「文林苑」案為例 |
姚蘊慧 |
碩士 |
林和震 |
以「軍統局」的興衰為例說明國民黨大陸失敗的內因 |
石佳音 |
碩士 |
張先鵬 |
開放陸客來台政策之研究-以觀光產業為主 |
林崇義 |
碩士 |
謝岱融 |
台灣非營利組織行動策略與困境:以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為例 (2007-2011) |
姚蘊慧 何明修 |
碩士 |
謝博翔 |
德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關係之研究 |
洪丁福 |
100學年度 (15)
學位 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指導教授 |
博士 |
吳振龍 |
人類永續發展與愛滋病防治之全球治理體系:兼論我國愛滋病防治政策 |
曹俊漢 |
博士 |
周曼琳 |
政策工具選擇之權變設計-臺北市停車管理政策工具個案研究 |
林忠山 |
博士 |
夏士芬 |
台灣七次修憲過程中的媒體角色(1991-2005)─《自由時報》與《聯合報》的新聞與言論分析 |
周陽山 |
博士 |
劉鐵軍 |
行政特區的政治運作-北愛爾蘭與香港經驗之探討 |
周陽山 |
博士 |
鄭宏文 |
跨世紀(1991-2001)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態度與行為變遷之研究 |
林忠山 陳義彥 |
博士 |
戴宗翰 |
北極圈海域爭端之研究—Waltz結構現實主義理論之檢視與評析 |
王冠雄 |
博士 |
吳慶輝 |
跨國洗錢犯罪之防制:從政策網路的運作機制觀察 |
吳恩 |
博士 |
金國柱 |
中國國民黨的轉型-路徑依賴的觀點 |
楊泰順 |
博士 |
袁公瑜 |
雍正帝統治術之研究 |
盧瑞鍾 |
碩士 |
林治華 |
我國再生能源政策參與者取向的發展策略研究:賽局理論的觀點 |
曹俊漢 蔡良文 |
碩士 |
陳鵬宇 |
運用IPA分析稅務機關服務品質之研究─以北區國稅局花蓮縣稅務分局為例 |
林崇義 |
碩士 |
許育誠 |
越南台商「當地化」之研究 |
王綺年 |
碩士 |
陳治諭 |
新北市政府組織改造之研究-從都市治理的觀點 |
陳暉淵 |
碩士 |
陳慎姿 |
憲政體制中之直轄市與大都會區發展之可行性分析 |
仉桂美 |
碩士 |
謝權照 |
中英西藏問題交涉-1930-1940 |
張啟雄 |
99學年度 (7)
學位 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指導教授 |
博士 |
于易塵 |
文人統治與軍事專業關係的探討─以中華民國《國防法》為例 |
呂亞力 |
博士 |
吳巨盟 |
歐洲聯盟對中國經貿外交政策之研究 |
洪丁福 張台麟 |
博士 |
洪志安 |
中共胡錦濤主政時期的文武關係 |
高輝 洪陸訓 |
博士 |
賴富源 |
我國高階文官培訓制度之研究:全球化觀點 |
曹俊漢 |
碩士 |
李閔超 |
選戰隔空對話的話語分析--以民國九十九年台北市長選舉為例 |
閻嘯平 |
碩士 |
陳竑達 |
政府府際合作關係之研究-以臺北市社子島開發案為例 |
林忠山 |
碩士 |
蔡豐全 |
我國科技發展指標之研究 |
林忠山 |
98學年度 (16)
學位 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指導教授 |
博士 |
李世明 |
中共中央紀檢組織反腐功能研究-以偵辦陳良宇案為例 |
高輝 |
博士 |
林姮妤 |
國際政治理論的話語遊戲 : 一種結構符號學的解讀 |
閻嘯平 |
博士 |
林揚傑 |
全球治理思潮對韋伯官僚行政理論的挑戰:我國考銓系制度轉型的個案研究 |
曹俊漢 |
博士 |
林鴻海 |
我國執行防毒政策之研究--台北縣個案分析 |
林忠山 |
博士 |
莊國平 |
美中權力關係與台灣安全─從權力轉移理論分析 |
呂亞力 |
博士 |
郭倩茜 |
我國政府人事行政變革之研究(2000~2008):治理的觀點 |
曹俊漢 |
博士 |
潘誠財 |
小泉政府邁向大國的外交政策:大國外交模式之分析 |
張啟雄 |
碩士 |
吳智翔 |
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對宜蘭區域發展之研究 |
陳暉淵 |
碩士 |
紀敏政 |
從兩岸治理剖析兩會運作機制:對海基與海協兩會朝準非政府組織發展之剖析 |
曹俊漢 |
碩士 |
范聖昌 |
鄧小平政治人格之研究 |
盧瑞鍾 |
碩士 |
翁敏祚 |
全球化下區域經濟的發展-以東協自由貿易區為例 |
王綺年 |
碩士 |
陳科捷 |
國營事業民營化過程與工會運作之研究─以中華電信為例 |
陳暉淵 |
碩士 |
陳錦男 |
國營事業民營後組織文化對公司治理之影響-以第一商業銀行為例 |
張瓊玲 |
碩士 |
黃駿縢 |
國公營事業民營化之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-以中華郵政為例 |
陳暉淵 |
碩士 |
蔡淑琍 |
從兩次政黨輪替析論台灣的民主化 |
林忠山 |
碩士 |
羅大昌 |
我國憲政體制下總統與行政院長的權力消長 |
楊泰順 |
97學年度 (13)
學位 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指導教授 |
博士 |
朱彥華 |
台灣鐵路工會以集體行動影響政策之研究:2000-2004 |
楊泰順 |
博士 |
李亞明 |
中共十二大至十七大政治報告中「黨的建設」之分析 |
高輝 |
博士 |
鄭子真 |
從新統合主義分析戰後日本的政商關係 |
楊泰順 |
碩士 |
何伊婷 |
總統候選人之競選行銷策略—以2008年國民黨馬蕭陣營經濟政見為例 |
鈕則勳 |
碩士 |
吳秉澄 |
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政黨政治影響之研究–以中華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為例 |
余小云 |
碩士 |
李佾璋 |
台北捷運公司營運民營化可行性之探討:以公私協力的觀點 |
陳暉淵 |
碩士 |
李家慧 |
歐盟綠色壁壘與美國荷爾蒙牛肉爭端之解決 |
蔡政文 |
碩士 |
周志皇 |
從約翰尼斯堡高峰會評估環保政策執行的成效:NGOs 參與途徑的評析 |
曹俊漢 |
碩士 |
邱奕統 |
320公民投票對台灣2004年總統選舉的影響 |
楊泰順 |
碩士 |
陳宥嘉 |
歐洲聯盟東擴對經濟暨貨幣聯盟的影響-以波蘭、捷克與匈牙利為例 |
洪丁福 |
碩士 |
葉芝秀 |
美國麻塞諸塞州高等教育之發展 |
邵玉銘 |
碩士 |
蔡政翰 |
台灣實施公民投票經驗之研究─以反核四公投及防禦性公投為例 |
陳暉淵 |
碩士 |
蔡豐穗 |
試析台灣陸研期刊中的延異意義-以2005年中共中央的關注對象作為解構起點 |
閻嘯平 |
96學年度 (20)
學位 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指導教授 |
博士 |
王保鍵 |
立委單一選區對客家族群政治參與之影響 |
仉桂美 |
博士 |
李以德 |
我國國家考試應考資格法定限制之研究 |
姚立明 |
博士 |
李開 |
從全球化觀點評析我國亞太營運中心政策:政策執行轉折點之研究 |
曹俊漢 林忠山 |
博士 |
姚文成 |
我國政黨修憲協商策略研究(1996-2000) |
呂亞力 |
博士 |
施昭顯 |
公益社團應用平衡計分卡之研究 : 以中華民國公益團體服務協會為例 |
紀俊臣 黃城 |
博士 |
徐嘉隆 |
臺韓轉型--經濟發展策略的政經途徑分析(1987-2004) |
呂亞力 魏萼 |
博士 |
張光球 |
柯林頓時期美國對古巴之政策:依據博弈理論之剖析 |
呂亞力 李本京 |
博士 |
黃靖麟 |
以信任來看社會資本在政策網絡中的建構與發展:兩岸政經發展的比較分析 |
曹俊漢 |
博士 |
趙福民 |
中國國民黨黨政關係之研究 |
曾濟群 |
碩士 |
于振東 |
台灣再生能源政策工具之研究-AHP之分析 |
林忠山 |
碩士 |
王景麟 |
武則天政治人格之研究 |
盧瑞鍾 |
碩士 |
李勝璿 |
整合行銷傳播對選戰策略運用之研究—以陳水扁2000年、2004年總統選舉為例 |
余小云 |
碩士 |
李樹仁 |
政黨輪替後我國軍人角色的調適 |
楊泰順 |
碩士 |
胡宜文 |
江澤民主政時期中共對台政策之研究-1989~2004 |
曲兆祥 |
碩士 |
陳仁省 |
審議式民主與對台灣民主的啟發 |
楊泰順 |
碩士 |
董書瑤 |
全球化下非政府組織對政府政策之影響力:以基金會影響醫療衛生政策為例 |
曹俊漢 |
碩士 |
翟君婕 |
解讀《韓非子》所解讀的《老子》-尋找一種結構與解構的詮釋策略 |
閻嘯平 |
碩士 |
劉明益 |
我國網路科技政策工具效益之研究---AHP之分析 |
林忠山 |
碩士 |
劉穎慧 |
全球化下影響兩岸高等教育資源分配政策相關因素之研究 |
曹俊漢 |
碩士 |
蔡曉菁 |
我國老人福利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間的協力關係 |
林忠山 |
95學年度 (22)
學位 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指導教授 |
博士 |
朱道亞 |
全球化衝擊下中共國家機關角色變遷-以農業產業化政策為範疇的分析 |
周陽山 |
博士 |
江佩穎 |
憲政體制與台、芬政府組成-比較研究途徑 |
林水波 |
博士 |
況正吉 |
中國大陸與俄羅斯政治經濟改革對於大型國有企業公司治理之影響:以比較俄國統一電力公司和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為例 |
周陽山 |
博士 |
陳文樟 |
高雄市港合一之研究 |
紀俊臣 |
博士 |
陳信傑 |
台灣的國家定位:三種國家類型的探討 |
呂亞力 |
博士 |
黃正雄 |
兩岸縣級政府組織功能之研究-以台灣省苗栗縣與海南省萬寧市為例 |
紀俊臣 |
博士 |
黃德福 |
清末民初中英藏案交涉(1905-1919)─國際秩序原理的衝突 |
張啟雄 |
博士 |
廖文義 |
美國因應「中國崛起」之思維與策略—兼論米爾斯海默(John J. Mearsheimer)攻勢現實主義 |
姜家雄 邵玉銘 |
碩士 |
古明章 |
陳水扁政府與媒體互動關係之研究 |
彭懷恩 |
碩士 |
吳尚芬 |
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的台商政策-以上海地區百貨服務業為例 |
洪丁福 |
碩士 |
李鍇沂 |
非政府國際組織在全球環境議題所扮演之角色 |
王冠雄 |
碩士 |
施澔霖 |
清代邊政策略──乾隆朝治理新疆之個案分析(1760~1795) |
林忠山 |
碩士 |
梅仕杰 |
單一選區兩票制對台灣政黨發展的影響 |
楊泰順 |
碩士 |
陳孟迪 |
全球治理之推展及其限制 ─以1999年科索沃戰爭為例 |
王冠雄 |
碩士 |
陳彥佑 |
競選議題與宣傳策略--以周錫瑋競選2005年台北縣長為例 |
鈕則勳 |
碩士 |
曾宗廉 |
從《左傳》所引《詩經‧國風》探討修辭政治學 |
閻嘯平 |
碩士 |
葉蓁蓁 |
文化政治下,城市文化資本BOT策略(以台北之家為例) |
閻嘯平 |
碩士 |
趙志勳 |
外王儒學之民主視域-對蔣慶「政治儒學」的反思 |
閻嘯平 |
碩士 |
蔣孟軒 |
美國霸權之興衰及其對台灣安全之影響(1972-2005) |
洪丁福 |
碩士 |
鄭錫展 |
我國就業政策之研究------以「公共服務擴大就業計劃」為個案分析 |
林忠山 |
碩士 |
駱呈義 |
大學生對陳水扁政府政權正當性之政治態度研究—中國文化大學個案分析 |
林忠山 |
碩士 |
謝佩珊 |
建構裂縫中的君主-三層關於馬基維利《君主論》的雙重解讀 |
閻嘯平 |
94學年度 (20)
學位 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指導教授 |
博士 |
王啟行 |
兩岸行政訴訟制度之研究 |
吳 庚 |
博士 |
陳菁雯 |
官僚組織課責行為模式之研究:理論建構與實務驗證 |
江炳倫 江明修 |
博士 |
陳維新 |
清清代對俄外交禮儀體制及藩屬歸屬交涉(1644-1861) |
張啟雄 |
碩士 |
曲家瑜 |
政治捐獻管理制度之研究-美國與我國的比較分析 |
曲兆祥 |
碩士 |
李政明 |
民意調查與政府政策作為間關係之研究-1996~2005 |
林忠山 |
碩士 |
周念宗 |
開放社會的理性根源-卡爾‧巴柏 |
閻嘯平 |
碩士 |
林士凱 |
從SARS事件看府際關係與危機管理---以中央政府與台北市政府為例 |
魯俊孟 |
碩士 |
林子儀 |
漁業補貼對漁業資源永續利用影響之研究 |
王冠雄 |
碩士 |
林玉芝 |
清季官營實業發展之研究 |
林忠山 |
碩士 |
徐珮淑 |
全球治理與兩岸WTO教育服務業的承諾—兼論我國對大陸高等教育學歷認證之研究 |
曹俊漢 |
碩士 |
梁迦翔 |
我國教育政策行銷之研究-以「九年一貫課程」為個案 |
林忠山 |
碩士 |
陳卓泰 |
經濟發展中國家角色研究-台灣與南韓實證分析 |
周宜魁 |
碩士 |
陳意婷 |
理念的冒險-解讀盧梭:從社會契約的理念到科西嘉的立憲 |
閻嘯平 |
碩士 |
陳聖凱 |
歐洲單一貨幣整合之國際政治經濟分析 |
洪丁福 |
碩士 |
黃愉殷 |
數位科技與著作權觀念的發展 |
楊泰順 |
碩士 |
董德堉 |
我國大法官選任程序之研究 |
楊泰順 |
碩士 |
趙棠雍 |
南海主權紛爭及其解決模式之研究 |
洪丁福 |
碩士 |
劉琇文 |
高度洄游魚種養護與管理趨勢之研究 |
王冠雄 |
碩士 |
鄭智吉 |
馬克思‧韋伯的權威論─三種權威型態的轉化 |
周陽山 |
碩士 |
羅月英 |
政黨聯盟的經驗—兼論國民黨、親民黨之政黨整合 |
周陽山 |
93學年度 (9)
學位 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指導教授 |
博士 |
周蕙蘋 |
臺灣地方政府組織再造之評析--以英國地方治理經驗之觀點 |
紀俊臣 |
博士 |
楊中立 |
梁啟超與清末立憲運動 |
張治安 |
博士 |
楊嘉銘 |
民國時期中央在西藏統治勢力消長原因之研究 |
呂秋文 |
碩士 |
李研慧 |
柯林頓政府時期美國國內對中國大陸政策之爭論--從「戰略圍堵」至「擴大交往」 |
趙建民 |
碩士 |
林瑞旺 |
國際漁業資源養護管理發展趨勢之研究-以消除非法、無報告、不受規範之漁捕行為為例 |
王冠雄 |
碩士 |
林慶昌 |
冷戰後北韓核武問題研究 |
洪丁福 |
碩士 |
許政彥 |
美國單邊主義與國際規範之衝突--以二次波灣戰爭為例 |
洪丁福 |
碩士 |
曾綉茹 |
我國立法院紀律委員會功能之初探 |
周陽山 |
碩士 |
蕭旻禎 |
從環境政治觀點論地球暖化現象之防制 -以1997年京都議定書為例 |
王冠雄 |
碩士 |
羅源宏 |
從公務人員保障案件論瑕疵管理措施侵權之救濟制度 |
仉桂美 |
92學年度 (17)
學位 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指導教授 |
博士 |
李悅肇 |
馬哈迪時期馬來西亞之國家整合(1981-2003) |
江炳倫 |
博士 |
馬祥祐 |
中國大陸經濟體制國際接軌與政治意識型態變遷 |
高輝 |
博士 |
陳長源 |
南洋華僑民族主義 ----- 以陳嘉庚為例 |
江炳倫 |
博士 |
馮美瑜 |
「分立政府」之形成與運作─美國、法國第五共和與中華民國比較研究 |
王業立 |
博士 |
廖顯謨 |
後種族隔離時代南非〔中國承認之外交決策分析) |
嚴震生 |
碩士 |
王羚 |
政黨輪替對台灣民主的影響 |
呂亞力 |
碩士 |
甘霖 |
立法委員個人助理之研究 |
呂亞力 |
碩士 |
林偉凱 |
從和平憲法第九條論後冷戰日本之防衛政策(1989~2003) |
洪丁福 |
碩士 |
徐利敏 |
從政府「電子化政府顧客導向認知」檢驗台北市線上申辦業務之成效 |
魯俊孟 |
碩士 |
許正昌 |
轉換型領導對機關行政績效影響認知之研究─以台北縣鄉鎮市清潔隊為個案 |
孫本初 |
碩士 |
許敏珊 |
中華民國政府委外行為之研究---公益彩券個案之分析 |
林忠山 |
碩士 |
陳依廷 |
中華民國政府科技性R&D政策之委外過程 |
林忠山 |
碩士 |
陳美華 |
台北市議員女性候選人競選文宣內容之分析─以第九屆政黨提名候選人平面文宣為例 |
彭懷恩 |
碩士 |
陳啟明 |
臺北市政府公務車業務委外可行性之研究 |
孫本初 |
碩士 |
黃上銘 |
村民自治與中共政權的穩定 |
吳玉霞 |
碩士 |
楊宜芳 |
就民主類型探討我國民主定位-以Arend Lijphart之觀點分析 |
楊泰順 |
碩士 |
鄭欽元 |
親民黨台北市第九屆市議員選舉研究 |
詹文雄 |
91學年度 (10)
學位 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指導教授 |
碩士 |
何善為 |
由「重大事項理論」論我國公務人員權利之救濟 |
仉桂美 |
碩士 |
林姮妤 |
台灣國家認同爭議之研究 |
呂亞力 |
碩士 |
柯文娟 |
心智障礙者老年安養護組織模式探討:以台北市機構為例 |
孫本初 |
碩士 |
張廣量 |
「美日安保防衛合作指針再定義」對台海安全影響之研究 |
陳鵬仁 |
碩士 |
梁美慧 |
台北市戶政事務所人員工作倦怠感之研究 |
孫本初 |
碩士 |
黃國富 |
馬來西亞華文報紙與族群認同建構─以「華小高職事件」為例 |
余小云 |
碩士 |
楊晴宇 |
台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行銷之研究 |
孫本初 |
碩士 |
薛永華 |
新黨的發展與衰退-歷史研究途徑的分析 |
曲兆祥 |
碩士 |
羅文家 |
村里幹事角色之研究-以台北縣為例 |
林忠山 |
碩士 |
羅俐雯 |
台灣民主轉型(1980~2000年)之研究-以Samuel P. Huntington的理論作驗證 |
曲兆祥 |
90學年度 (16)
學位 |
姓名 |
論文題目 |
指導教授 |
碩士 |
尤曉霜 |
中國內戰(1945-1949)與西班牙內戰(1936-1939)外交決策分析 |
宮國威 |
碩士 |
林文蓉 |
從「臺灣關係法」透視美國總統「對華政策」之運用 |
詹文雄 |
碩士 |
林素禎 |
加入世界貿易組織(WTO)對農田水利會之衝擊與因應研究 |
翁興利 |
碩士 |
桑鴻文 |
台北市垃圾專用袋政策之研究 |
孫本初 |
碩士 |
馬麗卿 |
我國大陸政策變遷對兩岸互動之影響 |
陳毓鈞 |
碩士 |
張麗如 |
日本國會選舉制度之研究 |
詹文雄 |
碩士 |
陳冠義 |
從國會專業支援系統探討我國「立法院法制局」功能及運作之研究 |
孫本初 |
碩士 |
章智清 |
台北捷運公司各站務部門經營績效之研究 |
翁興利 |
碩士 |
黃琬珺 |
日本聯合政府運作之研究 |
陳鵬仁 |
碩士 |
董羚瑩 |
國際非政府組織在人權保護功能上之研究─以國際特赦組織為例 |
王冠雄 |
碩士 |
蔡宗翰 |
花蓮縣政治反對之研究﹙1987-2000﹚ |
曲兆祥 |
碩士 |
鄭惠文 |
社會教育館經營績效之比較研究─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 |
翁興利 |
碩士 |
賴富源 |
我國公務人員陞遷制度之研究 |
孫本初 |
碩士 |
戴宗翰 |
由國際法論海盜行為防制之研究─兼論亞太區域合作之模式 |
王冠雄 |
碩士 |
謝瑞明 |
地方派系對地方政治影響之研究-以桃園縣個案分析為例 |
呂亞力 |
碩士 |
鍾佩勳 |
中華電信民營化政策之分析---AHP觀點 |
翁興利 |